在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紅帽子”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聯合西南大學南社區共同開展了“雷鋒精神永相傳,科普惠民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3月4日下午,在北碚區科協的指導下,“紅帽子”志愿者與天生橋小學五年級的同學們一起學習雷鋒精神、誦讀雷鋒日記、探索科學奧秘。
重溫雷鋒故事,雷鋒精神永相傳
志愿者李婧怡圖文并茂地向小朋友們講述了雷鋒同志幫助戰友補衣、幫助鄰居挑水、救起落水孩子、資助孩子上學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孩子們全神貫注地傾聽,從雷鋒的成長經歷中體會到了雷鋒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誦讀雷鋒日記,生活點滴匯溫暖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日夜堅守在生活的崗位上……”當志愿者童柏凱領誦《雷鋒日記》中的這一段話時,許多小朋友都跟著大聲朗讀了起來。孩子們與“紅帽子”們一起誦讀《雷鋒日記》,體會平凡工作和生活中的偉大與崇高。

發現新時代“活雷鋒”,爭做追“鋒”少年
到了小朋友們分享身邊好人好事的互動環節,大家都踴躍地舉手發言。王梓希小朋友激動地分享說,自己搭乘公交車時為老奶奶讓座,老奶奶的稱贊和致謝令她十分開心自豪。鄭紫萱小朋友動情地發言道,在她競選大隊委時,班級同學忙里忙外幫助她收集資料,這給了她極大的鼓勵和幫助。孩子們在分享身邊的好人好事的同時也在自己的內心已經種下了真善美的種子。

探索物理奧秘,科普嘉年華
“紅帽子”們發揮專業所長,為小朋友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體驗課,帶領孩子們在動手實驗中領略了科學的神奇。
志愿者宋柯妮帶來的“手搖發光棒”實驗展示了電與磁之間的關系:電與磁密不可分,可以互相轉化。實驗中,鐵塊有磁性,手搖時來回運動,不斷穿過金屬線圈,磁便產生了電,小燈就會發光。小朋友躍躍欲試,想要自己點亮自己的“發光棒”。
志愿者敬玲莉帶領小朋友一起制作“紙蜻蜓”,這項實驗呈現了空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阻礙“紙蜻蜓”下落的空氣阻力可以被分解為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力。水平方向兩葉受力相反,交錯的力推動竹蜻蜓旋轉,豎直方向重力大于阻力推動“紙蜻蜓”下落。
志愿者李沛芹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反沖運動:物體通過分離出一部分物體,使另一部分物體向相反方向運動的現象。利用該原理,小朋友們制造出的氣球“飛天直升機”一飛沖天。
從60年前的“大學生活三件套,‘紅帽子’免費修”,到現在的義務科普、社區支教,服務與奉獻的精神始終根植于每一代“紅帽子”的心中。雷鋒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時代精神。“紅帽子”將不斷拓展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形式,持續打造科普精品課程,力爭更好地為全民科學素養提升服務,讓雷鋒精神歷久彌新、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