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文化是社會運行持久、深厚的根源性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精神動能、智力支持和道德滋養。
為落實“一號工程”、促進川渝合作,我校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以“共創型”村歌為抓手推進地方合作與社會服務工作。2024年2月18日,CCTV 13新聞頻道《24小時》欄目以“我把家鄉唱給你聽”為題專題介紹該項實踐及所產生的積極社會影響。

重慶市巴南區東溫泉鎮魚池村是研究院的教學實踐基地,以鄉村音樂為途徑,以村民為主體,魚池村村歌《云上魚池》是“村歌計劃”西南行誕生的第三首村歌,也是全國范圍內的第34首共創型村歌,還是第一首由村民、村兩委“眾籌入股”的村歌。慶祝豐收、祝福新年,在重要的日子里一起唱村歌,已成為魚池村人必不可少的儀式感。通過讓村民成為舞臺上的“主角”,把“圍觀者”變成了“參與者”,提升了村民們的主人翁地位。在豐富節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在助推基層社會治理,村歌是發掘一個村莊歷史和價值的過程,村民會成長,會更加關心這個村莊,唯有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主體性、參與性,村歌才有了生命,才會變得生動鮮活。
此次活動,魚池村會同重慶南川漢場壩村、重慶長壽保合村、四川雅安葫蘆村共同舉辦了“川渝村歌共聯歡”,匯聚了川渝兩地四個村莊的12支村歌演唱隊,現場演繹各具特色的村民們自己創作的村歌,當天還連線了來自內蒙古和福建兩地的兩支村歌進行線上演繹。除借鑒“魚池經驗”的村歌會為契機,推動葫蘆村村歌廣泛傳唱以外,還將以村歌為媒,促進川渝鄉村協作,共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文化振興。
據悉,“愛故鄉·村歌計劃”是由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北京愛故鄉文化發展中心、鄉村音樂人孫恒等自2018年發起。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開展參與式集體創作,讓村民們唱自己寫的歌,從而打造出了一系列優秀的“共創型”村歌。這種“共創型”村歌不僅有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還有助于密切干群關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為村莊發展帶來新氣象。這一首首村歌的誕生與傳播,村歌背后的生動故事,正是鄉村文化振興的生動紀實與發人深省的經驗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