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促進涉農機關、高校、媒體的協同聯動。12月22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黨支部、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教工黨支部、重慶日報區域農業農村黨支部在北碚和西南大學聯合開展“鄉村振興”主題黨日。三個支部的黨員同志們一起在百年鄉村建設集大成之地的北碚重溫先賢探索,暢談村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振興傳播。
三個黨支部的黨員首先參觀了被稱為抗戰大后方科技事業的“諾亞方舟”—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陳列館,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教工黨支部書記、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潘家恩教授給大家做了深入細致的講解。中國西部科學院以“從事于科學之探索,以開發寶藏,富裕民生”為目的,下設理化、地質、生物、農林四個研究所,開啟了北碚研究、引進現代應用科學技術的先河。隨后大家參觀了由西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等單位策展的“鄉村振興的歷史先聲——中國鄉村建設百年探索展”,重溫了民國“鄉建四杰”盧作孚、梁漱溟、晏陽初、陶行知齊聚北碚的探索與足跡。

參觀后,全體黨員在西南大學開展了理論學習和交流討論。會上,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肖亞成教授致歡迎辭,并向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黨支部、重慶日報區域農業農村部黨支部分別贈送我院主持編寫的《中國鄉村建設百年圖錄》。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劉明處長談到,將堅持鄉村建設的人民性,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干凈整潔到美麗宜居,從全面推開到整體提升轉變。三個支部的同志要認真汲取百年鄉建的經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立足本職工作,切實推進巴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重慶日報》區域農業農村黨支部書記、農業農村新聞部主任鄒密表示,《重慶日報》作為黨報,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長卷中,要以更高政治的站位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三農”新聞宣傳的重大意義,找準坐標方位,梳理百年鄉建歷史脈絡,重溫百年鄉建的實踐與探索,以黨建引領“點亮”鄉村振興。

在座談會的最后,大家認為百年鄉建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和經驗,“千萬工程”正是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時代鄉村建設的經驗集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文化,結合重慶市關于“鄉村振興”的重點舉措,才能將鄉村產業、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做到有機融合與形神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