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部依托自身學科專業優勢,致力于服務國家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心理健康,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今年3月在北碚區龍鳳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設立第一個紅巖先鋒“初心公益”服務點后,心理學部再次發力,于11月30日在江北區華新街街道華聯社區建立了第二個服務點,進一步拓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動覆蓋范圍。
關注“一老一小”,情系民生福祉
“一老一小”問題直接關系到萬千家庭的幸福,也關乎社會發展。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揮黨建引領實踐育人作用,心理學部師生攜手江北區華新街街道華聯社區,共同開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動。此次活動由心理學部“心+”紅色空間站承辦。

三方合作,揭牌儀式圓滿舉行
在揭牌儀式上,心理學部黨委專職組織員熊丹、華聯社區綜合服務體運營方西柚社創代表張崇飛與華聯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冷姝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并為服務點揭牌。服務點將整合三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為社區群眾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心理關愛服務。
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豐富多彩
揭牌儀式后,心理學部的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為社區十余名兒童開展了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活動包括情緒認知、情緒理解、情緒接納和情緒表達等多個環節。

志愿者表演以情緒為主題的心理劇《烏云烏云快走開》。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在“悲傷”“憤怒”“自卑”三朵情緒烏云籠罩下的困境,以及在家長、班主任和心理老師的幫助下趕走烏云、重獲快樂與自信的故事。引人入勝的表演引發了小朋友對日常生活中不同情緒的認知和思考,也引發了家長對孩子情緒健康的重視。


志愿者黃可兒分享《我的情緒小怪獸》繪本故事。以大膽的涂鴉和童真質樸的語言,帶領小朋友通過不同顏色直觀感受情緒,認識到每一種情緒都有存在價值,并學會接納各種不同的情緒。在將抽象的情緒與具象的顏色進行關聯之后,志愿者再引導小朋友在不同顏色的卡紙上,畫出相對應的情緒體驗,為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做準備。

志愿者毛燊帶領現場小朋友及家長進行了一場正念訓練。“鱷魚式呼吸法”“超人式呼吸法”“零重力行走法”“和云朵一起呼吸”等有趣又實用的技巧,讓大家深入地覺察自身情緒,并逐步掌握了調整情緒的有效方法。

志愿者引導小朋友開展自我認知與情緒表達分享實驗。讓小朋友在紅色和灰色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邀請大家分享令自己滿意的成就,或講出讓自己感到難過或困惑的不足。在交流互動中,引導小朋友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也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情緒,要學會悅納自我、接納情緒,在遇到負性事件感到傷心難過時,可以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表達,也可以尋求老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


隨著活動的進行,小朋友的心扉漸漸打開。有小朋友勇敢說出埋在心里很久的負面情緒,也有小朋友主動分享自己的快樂回憶。他們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背后,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和希望。

活動結尾,志愿者們獻上《小美滿》歌唱表演,臺下的小朋友也熱情跟唱,現場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氣氛。志愿者還為小朋友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禮物和明信片,表達對小朋友的美好期許與真摯祝福。

此次活動是心理學部發揮重慶市新時代黨建“雙創”標桿院系的示范引領作用,將黨建與心理學深度融合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活動巧妙地將組織育人和實踐育人有機結合,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基層、用專業知識服務群眾,不僅切實提升了社區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增強了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將繼續深耕“初心”黨建品牌,以紅巖先鋒“初心公益”服務點為載體,為培養人格健全、幸福進取、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