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7日,校科協、發光與實時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納米醫學測量學論壇”舉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董紹俊院士、汪爾康院士及楊秀榮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等多位知名學者受邀并做學術報告。科技處處長黃承志致歡迎辭。
張玉奎院士做“蛋白質組學與精準醫學”的報告。從基因型到表型的介紹引出蛋白質能更直接地判斷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并指出將蛋白質組學應用于精準醫學的重要意義及面臨的挑戰。隨后,張院士從定性、定量和功能三個方面展開介紹,闡述化學交聯質譜技術在蛋白質復合體結構研究方面的研究進展,并從PM2.5暴露、糖尿病、抑郁癥、透析病及胰腺癌五個方面生動地介紹了蛋白質組學技術的應用。
董紹俊院士介紹了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光助生物燃料電池的本質是發生在電極-溶液界面的光電催化反應。董院士團隊設計組裝了各類光助酶生物燃料電池PEBFCs,重點研究光照下酶生物燃料電池中電化學行為的變化以及各種參數的測定、掌握其反應規律等方面。在電池的設計上,注重組裝無隔膜的一室電池,以保證能量轉換高效、池體結構簡單,有利于微小型化,并將光能和化學能同時轉化為電能,促進電池性能的顯著提高。
汪爾康院士做了題為“納米酶研究”的報告,深入淺出地總結了有關納米酶研究的系列進展。汪院士的報告由天然酶引出納米酶,介紹了課題組發現并制備出新型類過氧化物酶,,呈現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可與辣根過氧化物酶相比;制備出新型納米金屬合金包括一維PdPt納米線、三維PdPt納米海綿。它們的類酶催化活性與納米金屬合金的空間結構直接相關;還發現通過電置換反應制備的NiPd空心球(NiPd hNPs)納米材料表現出優越的三重模擬酶活性等。
藥學院/中醫藥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材料與能源學院等師生共兩百余人參加此次論壇。與會專家就所涉領域最前沿的發展動態作了深入交流。
(校科協、發光與實時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供稿安春華供稿供圖 編輯 韓笑
審核 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