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校友論壇”與“雨僧講壇”聯合舉辦專題講座,主講人系文學院83級校友、著名作家吳姝,題為“永和九年——翰墨流傳知幾許”。

講座圍繞作家吳姝為《說書:翰墨流傳知幾許》所作歌曲《永和九年》展開,以王羲之《蘭亭序》開頭,為讀者深入梳理了中華書畫史,講述了歷史諸多有趣故事。“永和九年,蠶繭的紙,鼠須的筆,微醉的王羲之啊寫下了歲在癸丑”作家吳姝伴著歌曲的第一句,娓娓道來蠶繭紙、鼠須筆由來的故事。隨后,吳姝展示了幾幅國寶級書法作品,有馮承素的神龍本以及虞世南、趙孟頫的相關作品,打開了中國書畫世界的大門。“‘趙松雪的秋江疊嶂’這句歌詞描繪的是一副平面的秋江圖,趙孟頫的《秋江疊嶂圖》如出一轍。。。。。。”伴隨吳姝的講述,一副水墨丹青的中國畫就躍然紙上。
隨后,吳姝以《鵲華秋色圖》和《溪山行旅》兩幅圖為例,分析了二者與《秋江疊嶂圖》的區別,前兩者濃墨重彩了,不同于趙孟頫所追求的淡逸空曠之感。吳姝還展示了她的一條絲巾,上面印著《尚書省郎官石記序》,展現出對文學深厚的喜愛。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少林詩、摩詰畫、左傳文……”吳姝筆下的《永和九年》,每一句歌詞都是一幅作品,都是一個故事。互動交流環節,同學們紛紛提出自己在文學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吳殊學姐認真作答,她提出:一個人的成長里,家庭教育很重要,所有的書法藝術要用肚子里的墨水來支撐,沒有這些內涵就寫不出讓大家震撼的作品,自然成為不了大家。最后吳姝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這兩句詩作結,為本次講座畫上了句號。
(對外聯絡部供稿供圖 編輯 韓笑 審核 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