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有機電子學——從磁場效應到軌道電子學的自發(fā)和相干光電過程
3月19日上午,應校科協(xié)、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邀請,美國田納西大學胡斌教授來校進行交流講學。

胡斌教授在物理學院小階梯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有機電子學:從磁場效應到軌道電子學的自發(fā)和相干光電過程”的學術報告,吸引了來自各學院的百余名師生聽會。報告會由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熊祖洪教授主持。
胡斌教授從有機自旋電子學的發(fā)展歷程引入,依次點擊了第一代熒光器件、第二代磷光器件、第三代熱活化延遲熒光(TADF)器件中的磁場效應和自旋電子學知識。胡教授提出TADF器件中利用電荷轉(zhuǎn)移態(tài)(CT)機制來解決有機器件中自旋相關問題的方法,并介紹了近幾年自己的研究團隊在有機鈣鈦礦器件中所發(fā)現(xiàn)的一些自旋相關的研究工作,重點介紹了在鈣鈦礦器件中的軌道電子學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胡斌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與物理研究所博士,美國田納西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材料研究學會、美國化學學會、有機自旋電子學國際咨詢委員會會員,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2009年)。近年來在高影響因子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進能源材料)等雜志發(fā)表論文160余篇。
施章杰:通過升級的偶聯(lián)反應合成聯(lián)芳基類化合物
3月20日上午,校科協(xié)和化學化工學院主辦的“Upgrading Cross Coupling for Biaryl Synthesis”主題學術報告在第七教學樓103室舉行。報告會由科技處處長黃承志教授主持,復旦大學施章杰教授擔任報告嘉賓,化學化工學院相關專業(yè)教師、研究生以及“蘭華”創(chuàng)新實驗班學生近百名師生參會。

黃承志教授對施章杰教授表示熱烈歡迎,簡要介紹了施章杰教授的學術研究相關情況:施章杰教授曾獲杰出青年基金,獲聘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和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并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和獎項;主要從事惰性化學鍵和小分子活化研究,在C?H/C?O/C?C鍵活化等研究領域做出了系統(tǒng)性貢獻。
施教授首先講述了構建二芳基化合物的傳統(tǒng)偶聯(lián)方法和這類方法的不足之處,隨后介紹了所在課題組近年來對這類方法的不斷優(yōu)化和升級,主要包括四種策略:①基于酚類C?O鍵斷裂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②基于C-H鍵活化的芳基金屬試劑的交叉偶聯(lián)反應;③優(yōu)化芳烴和芳基鹵化物的偶聯(lián)反應的催化體系;④基于導向基的兩種芳烴之間的交叉脫氫偶聯(lián)反應。施教授詳細講解了每種策略,包括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和挑戰(zhàn)性,以及克服挑戰(zhàn)性的路徑等;總結(jié)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介紹未來的研究計劃和研究設想。
魏民:聚焦課程課堂,體驗教學的樂趣
3月27日,學校舉辦教研室主任專題培訓。來自全校各學院(部)的170多位教研室主任及教務處相關科室人員參加培訓。培訓會由教務處楊挺副處長主持。

東北師范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民教授作了題為“聚焦課程課堂,體驗教學的樂趣”的講座。魏教授分別以課程的重要性、學科以外的“儲備”、課堂與課堂教學、教育哲學四個話題展開講述。魏處長強調(diào),課程是教育最微觀的問題,但卻是最根本的問題,本科教育的抓手是專業(yè)建設,專業(yè)建設的核心是課程建設,而課程建設的關鍵是課堂教學。魏處長認為,教師應該真正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從“以教為中心”轉(zhuǎn)為“以學為中心”,開展探究型、互動式教學。最后,魏教授以“你眼中的教學”為話題結(jié)束了講座。講座中,魏處長所引案例生動而富有情感,引起了老師們的強烈共鳴,現(xiàn)場氣氛活躍。
本期教研室主任專題培訓是2019年的首期培訓,主要圍繞課程建設展開,旨在提升新形勢下教研室課程體系構建水平,促進教研室在課程資源建設、課堂教學質(zhì)量、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不斷進步,進一步提升學校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4、5月份學校還將邀請校內(nèi)外專家分期開展后續(xù)培訓。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教務處供稿供圖
編輯 韓笑 審核 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