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舉行“十三五”規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期檢查評審會。校外評審專家云南師范大學、“長江學者”王鑒教授,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科學管理處處長陳立鵬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常永才教授,以及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雜志社海路副教授參加評審,王鑒教授任組長。校內評審專家西南大學副校長崔延強教授、社科處處長劉義兵教授、教育學部吳曉蓉教授及中心主任張學敏教授和么加利教授參加評審。會議由張學敏主任主持。

接受中期檢查的項目是服務國家民族教育發展戰略需要、圍繞“十三五”總體規劃主攻方向,“以‘互聯網+’促進西南民族地區生態與科教特色發展研究”開展的系列重大研究項目,共計五項:張詩亞教授主持的“‘互聯網+’漢字字源學習促進西南民族華夏認同研究”、趙玉芳教授主持的“‘互聯網+’時代西南少數民族心理融合與認同建構研究”、倪勝利教授主持的“‘互聯網+’背景下西南地區跨境民族教育發展研究”、孫振東教授主持的“‘互聯網+’時代民族地區特色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研究”,以及廖伯琴教授主持的“基于‘互聯網+’的民族地區科學普及研究”。
各項目報告人圍繞項目的研究目標、項目進展情況、取得的成果,及后期研究計劃等進行陳述匯報。評議專家們高度肯定了五個項目選題的重大意義,項目組成員在前期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水平成果也獲得專家組一致認同。此外,針對項目開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以及后期研究方向的調整,評審專家展開了討論并給出相應意見建議。
評審組組長王鑒教授宣布評審結果,五個項目成果成熟豐富,符合中期檢查要求,順利通過。王鑒教授建議,五大項目尤其立項時間較短的部分項目,在后期研究工作中要更加緊扣“互聯網+”時代背景,聚焦關鍵研究主題和問題,加強產出有較高顯示度的代表性成果,從而更好地豐富和拓展相關領域學術理論研究,更有效地服務新時代國家民族教育發展戰略需求。

社科處處長劉義兵教授強調,基地重大項目負責人要繼續加強政治意識、責任履約意識、問題解決意識、團隊工作意識、精品力作意識和持續發展意識,持續產出較高社會效益的高端成果。最后,張學敏主任對校內外評審專家提出的寶貴指導意見和學校給予基地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韓玉梅供稿供圖 編輯韓笑審核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