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聚焦“雙一流”建設,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在黨的建設、學科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文化建設等各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生動書寫了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學校推出“獻禮黨代會”系列報道,將全面展示近年來學校在各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果,以實實在在的成績成效,為即將召開的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獻禮,敬請關注!
自第三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精神文化引領人、行為文化塑造人、環境文化滋養人、形象文化感召人”的建設路徑,系統推進校園文化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校本特色、育人特質的文化育人體系,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人才培養注入強勁動能。

2024年12月,學校召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
塑造高尚精神文化。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舉辦“傳承紅色基因、學思踐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講會、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創作等,引導師生筑牢理想信念基石。弘揚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打造以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吳明珠院士、侯光炯院士等為原型的校園原創話劇,組織排演《問稻》《大地之子》等系列文藝作品。侯光炯紀念館和袁道先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選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發揮校史育人功能,編寫《西南大學記憶》、西南大學口述史等。連續舉辦5屆“玉蘭文化節”、5屆“玉蘭詩會”、5季“校史之夜”,開展歷史文化節、昆蟲文化節等各類具有學科特色的文化活動,逐步實現“院院有品牌、月月有活動”。構建“課程+品牌+基地”體系,發揮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作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矩陣,創作高校原創文藝精品,編排“紅巖印象”“紅巖組歌”藝術展演,傳承紅色革命文化。

2024年9月,舉辦“傳承紅色基因、學思踐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講會。

師生排演校園原創話劇《問稻》。

2024年4月,學校舉辦第四季“校史之夜”專題文藝晚會。
構建優良行為文化。設立“尊師主題月”,舉辦教師榮譽盛典暨教師節慶祝大會,推選感動人物、道德模范、最美教師等各類先進,發揮榜樣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舉辦“榮耀青春”優秀學生星光盛典、優秀學生標兵巡講巡禮等,引導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展暑期“三下鄉”,實施“西小蘭”青年志愿服務行動,推進“志愿服務文化節”等志愿服務品牌,形成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文化。打造“一堂四壇”學術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科學報國、奮發成才。舉辦校園歌手大賽等“四賽兩節兩季一坊”活動,開展“青春玉蘭”美育坊,組織參與全國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校園之春”等文藝活動,繁榮校園文化,推動學生成長成才。

“西小蘭”青年志愿者在云南省昌寧縣開展暑期公益課堂。

2024年12月,學校舉辦第十一屆新生才藝大賽。

2025年3月,學校承辦第七屆全國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啟動會。
完善高雅環境文化。整體布局校園景觀建設,推動山系、水系、綠系、路系、園系、樓系“六系一體”協調統一,促進校園文化元素“進課堂、進樓宇、進園區、進景觀”。完成北碚校區山水、園林、道路、建筑、廣場、學生園區等新版命名工作,啟動亭臺樓閣修繕及周邊環境美化,推進校園道路標識體系建設,彰顯校園文化氣息。改造升級校史館、博物館、民族館、美術館,啟動建設袁隆平紀念館、自然館等,建成青李空間、融媒體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成功創建國家級數字檔案館,形成校園文化新地標。建設“榮昌夏布織造技藝傳承項目”,入選教育部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實施網絡文化建設“111”工程,推送各類網絡作品1000余件,在全國高校“一節一推選”中累計獲獎近80項,連續5年獲評優秀組織獎,理論之光網絡文化工作站成功入選“全國高校首批思政類公眾號重點建設名單”,營造了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

新建成西南大學融媒體中心。

學校全新打造的學生文化活動社區“青李空間”。
打造鮮明形象文化。完善文化標識體系,發布2024版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手冊,加大學校 VIS 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全新改版升級學校門戶網站,新制作學校形象宣傳片、對外宣傳冊,研究闡釋校訓和大學精神的時代內涵,提升文化影響力。打造“一院一品”文化活動,規范院(部)旗、徽等文化標識,設置文化墻、廊、區等,積極展現各學院(部)的特色形象文化、教學科研育人文化。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形成國際文化節、漢語之星、中文歌曲大賽、泰國宋干節等中外交流品牌校園文化活動。推動師生文化創作“破圈出彩”,學校教師編劇的電視劇《灣區兒女》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影視作品《走向大西南》在央視一套熱播,《白云?蒼狗》獲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國產新片表彰。

改版升級學校門戶網站和發布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手冊。
下一步,學校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大力實施文化建設改革創新行動,持續推出校園文化精品,不斷繁榮校園文化,增強師生的文化自信,積極為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