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有關工作安排,中國共產黨西南大學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將于5月召開,這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會議將在全面總結學校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改革發展經驗成效的基礎上,科學謀劃學校下一階段發展路向和目標任務,為全校上下在新時期更好凝心聚力、齊心協力書寫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動指南。近日,學校推出“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生動呈現各二級黨組織、各單位奮楫前行之勢、昂揚奮進之姿,彰顯廣大師生喜迎大會召開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請關注!
自學校第三次黨代會以來,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黨委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科專業特色,聚焦“一融雙高”,高站位謀劃、高效率推進、高標準實施,探索構建蠶桑特色黨建工作體系,持續推動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統領鑄魂,提升黨建工作示范力
學院黨委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紅巖先鋒“五高”建設,扎實開展黨建“雙創”工作。代方銀工作室入選全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團隊獲評重慶市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重博士第一支部通過全國樣板黨支部驗收。擦亮蠶桑特色黨建品牌,依托各支部開展“蠶桑田野”等科普研學微黨課30余次,舉辦“駝鈴茶語”品牌對話沙龍20余次;支部“強國行”專項行動工作成果在高校思政網專題報道;“駝鈴茶語”被評選為校級十佳黨建品牌。建強黨建人才隊伍,1人獲評中宣部第八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1人榮獲市級優秀黨務工作者,1人榮獲學校首屆黨支部書記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

學院國重博士第一黨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

向仲懷院士在黨建品牌“駝鈴茶語”現場活動中與青年教師面對面交流。

2023年3月,代方銀獲評“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改革創新賦能,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科研攻關,彰顯戰略服務擔當力。攻克分子育種“卡脖子”技術,繪制完成世界首張家蠶超級泛基因圖譜、家蠶絲腺單細胞轉錄圖譜,研究成果入選“2022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2022年度重慶市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24年度重慶市基礎研究代表性成果”等。近年來,學院新引進41名優秀人才,其中國家級人才11人,省部級人才20余人,共獲批省部級項目36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0余項,到賬科研經費超2.5億元,發表SCI論文918篇。堅持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依托“特色動植物分子育種與資源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組織專家團隊在蠶桑主產區深入開展成果轉移轉化、發展規劃和技術咨詢等,生物質醫用材料技術等5項成果實現了2000余萬元轉化。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重組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組建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裝置;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組織黨員、廣大師生深入蠶桑生產一線,擔任重慶巫溪、廣西那坡等6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科技特派團產業組長或成員,助力1.3萬人脫貧致富,使農民增收超2.5億元。

2022年12月,蠶泛基因組圖譜研究入選“2022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22年1月,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正式運行啟動。
育人協同創新,匯聚人才培養凝聚力。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大科技觀、大人才觀為指引,著力培養復合型新質蠶桑人才。積極探索聯合培養新機制,與米蘭NABA新美術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設《蠶桑絲綢文化》等特色課程,獲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2項,打造“從蠶室到T臺”的實踐鏈,學生作品亮相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連續三年獲得人才培養成果獎。與四川南絲路集團、智翔金泰生物制藥等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基地,助力學生成功立項國創項目17項、市創項目70項、校創項目89項,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獲得全國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4項,市級金獎9項、銀獎7項、銅獎1項。傳承發揚蠶桑文化,組建“絲國傳奇”團隊,推動跨學科蠶桑科普走進歷史文化名校,團隊成員參加“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2023年7月,《基因工程》獲重慶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團隊獲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

2023年4月,學生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
面向未來,學院黨委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一融雙高”,瞄準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凝心聚力推動學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書寫教育強國建設西大篇章貢獻蠶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