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適應以DeepSeek為代表的智能教學技術發展需求,提升教師AI教育教學使用和智慧教室場景應用能力,學校日前舉辦了“AI智能教學能力提升”系列4場專題培訓活動。活動以DeepSeek等AI教學工具為切入點,以31教智慧教室場景應用為突破點,聚焦基于“DeepSeek+智慧教學平臺”的智慧課程培育與AI深度教學應用,通過理論解析、案例研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教師掌握AI工具的應用策略和智慧教室的使用功能,全面提升教師在智能時代的教學勝任力。累計3000余人次通過線下學習及線上直播方式參與培訓。
首場培訓以“AI教學新圖景:智能技術重塑教育生態”為主題,邀請本科生院副院長徐宏凱、人工智能學院副教授張里博作專題報告。徐宏凱以“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意蘊、要素透視和實踐邏輯”為題,探討了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和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前景。張里博以“Deepseek功能解析與教育場景應用前景: AI2教育教學新范式”為題,介紹了Deepseek的教育場景應用以及DeepSeek賦能學科發展的實踐路徑。
在31教智慧教學樓,學校舉辦了AI+場景運用:智慧教室的課堂運用實操工作坊。活動期間,本科生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主任陶麗向參訓教師們詳細介紹了31教智慧教室的建設成果與未來規劃,同時邀請資源環境學院教授黃磊、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鐘曉燕、文學院占如默老師擔任坊主,帶領參訓教師前往錄播教室及多屏互動教室等場域進行沉浸式操作體驗。
在“基于DeepSeek+智慧教學平臺的智慧課程培育與AI深度教學應用”專題培訓會,法學院教授楊攀、超星泛雅集團講師袁詩沁、超星泛雅集團圖譜設計師楊芬分別作專題報告,深入探討了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策略與實踐,剖析了課程專屬智能體的打造與實踐路徑。
在前期培訓基礎上,學校邀請秋葉集團金牌講師孫傲以“教學效能提升:利用AI多模態能力創新課程設計”為主題開展現場實操培訓。手把手指導教師通過使用DeepSeek和即夢生成 AI圖片、音頻、視頻來輔助制作生動的教學講解視頻,以及用AI繪畫輔助生成課件配圖、教學用具、教學案例等多模態教學工具,為教師利用智能技術賦能實際教學場景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接下來,學校將邀請專家團隊,通過精細化的工作坊和特定骨干教師培養等路徑,進一步指導教師開展個性化智能學習助手和智能助教建設,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教學注入持續動力,加速構建“AI+教育”智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