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書藝中的書寫性、當下性與時中性
時 間: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15:00
主講人:杜忠誥
地 點:雨僧樓(第1教學樓)文學院院史陳列室
主辦單位:文學院
主講人簡介:杜忠誥,日本筑波大藝術學碩士,臺灣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師范大學副教授、明道大學講座教授、華梵大學特聘教授、臺南大學駐校藝術家等。精究筆法及文字學,擅各體書,為實力派學者型書法家。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及國家文藝獎。曾個展于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美術館等處,并曾在東京、舊金山、雪梨、西班牙等海外地區展出。著作有《說文篆文訛形釋例》《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漢字美學──杜忠誥文字書法論文集》《池邊影事》《研農聞思錄》詩文集、《凝煉與幻變—杜忠誥七十書藝展》《墨海掣鯨—杜忠誥竹塹、磺溪巡回展》作品集等。
講座簡介:
筆法、筆意與筆勢是書法藝術創作與賞會活動的核心重點,它與書法的的表現技巧有密切關系。所謂筆法,是指書法中一點一畫該如何運用,方能表現出優美遒勁之生命感的技巧方法,如怎樣下筆可使為方筆、圓筆等法。所謂筆意,是指書寫者的心意活動之所以要向某方向作直或曲、輕或重、轉或折、連或斷等動作的真正意向憑借所在,也可以說是整個書寫活動的主宰。至于筆勢,則是書寫者運用所習知的筆法,依心意之自由想望(筆意),由筆鋒與紙面所產生的磨擦抵拒作用,實際揮寫展現出來的筆畫形勢及其氣勢。筆勢,是筆意的形象化結果,亦即筆鋒在紙面上運行的痕跡,書寫者的筆意即內含在該筆勢之中,兩者之間則以筆法為其媒介。換句話說,如不解筆法,盡管有再高妙的意念,也無法作適切之展現。而點畫與點畫之間,筆勢有大小、開合、斜正、連斷等各種變化,倘若觀察不夠精微,便會對原跡之筆意有所誤解。故能透過書法所展現之筆勢,了解到書寫者的心意之所在,便是知音,便可以說懂得書法欣賞的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