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堿是一種有機物,廣泛應用于胃腸道、神經性藥物,比如常見的“斯達舒”,里面就含有莨菪堿。莨菪堿主要從“顛茄”這類植物中提取,在現有的提取技術下,產量一直難以提高,價格也居高不下。一公斤藥用莨菪堿,價格接近1萬美金。不過,這一瓶頸有望被打破。

2月底,國際權威期刊《ACS Catalysi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引起不小的反響,論文標題是《莨菪堿脫氫酶的生物化學與代謝功能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廖志華在這一領域專研了15年。

第1眼記者了解到,廖志華帶領團隊聯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黃勝雄團隊,一起發現了“莨菪堿脫氫酶”,由此培育出莨菪堿高產的顛茄新品種。如今,這項研究成果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正在轉化落地。

新培育出的 “顛茄”新品種,莨菪堿含量達到了葉片干重的0.8%,而原來只有大約0.2%,從“根兒”上讓莨菪堿產量成倍增長,直接受益的是患者和藥農。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王琬迪 卿一學 特約記者 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