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六集紀錄片《絕筆》。何為“絕筆”?絕筆是車耀先在生死關頭的諄諄告誡,是發黃的信紙、丟棄的香煙盒上的慷慨陳詞,是先烈們的向死而生,初心不渝……。紀錄片以“忠烈絕筆書”為主線,佐以史料記錄、親歷講述和專家解讀等方式,讓人們回溯歷史,領悟“絕筆”背后的動人故事,汲取真理的感召與信仰的力量。西南大學師生就此片展開了對話研討。
碩士羅媛婧(以下簡稱羅):您認為《絕筆》這部紀錄片中在哪些地方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教授(以下簡稱董):英烈的精神穿透時空長廊在我們心頭刻下了深沉繾綣的一筆。追往昔,知來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劇中十多位共產黨員的臨終絕筆,是他們初心如磐、丹心向陽的堅定信仰。該片刻畫了諸多栩栩如生的革命烈士。如《紅巖》小說原型人物藍蒂裕,他留下遺詩《示兒》,愿孩子“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紅色戀人陳覺、趙云霄留下了句句帶血、行行含淚的遺書;烈士鐘奇臨刑前囑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結婚”的家信令人淚目。像藍蒂裕、陳覺和鐘奇這樣的英烈還有很多。這些“絕筆”在大義凜然中,浸透繾綣情懷,可謂字字啼血,情深意切。他們舍小家為國家,犧牲時正值青春年華,將熾熱芳華揮灑給了中國熱土,他們用錚錚鐵骨為后來的新時代開荒拓路。
羅:談到人的信仰,您覺得信仰對當代大學生有著什么樣的啟示?當代大學生應當有什么樣的信仰?
董:“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是英雄們叢莽斧鉞中的堅貞寫照。堅定的信仰使藍蒂裕甘愿為美好的明天奉獻青春與熱血。“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這是陳然面對死亡威脅的“自白書”。羅曼·羅蘭說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信仰是生命的綠洲,靈魂的定力。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底氣,讓我們的腳步更加穩健。當代大學生是蓬勃的,也是躁動的,因此,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眾,保持永不磨滅的昂揚斗志,鑄實腳步,堅定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當今,一批批信仰堅定的大學生樹立了時代的榜樣。如將青春定格在大地的黃文秀,以及90后夫妻吳應譜、樊貞子等人,他們用信仰磨礪芳華,用生命書寫脫貧史,在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痕跡。當代大學生要銘記信仰的力量,它是一個人的精神內核,是支撐大學生走向遠方的領航標,也是我們生命的不竭動力之源泉。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絕筆》用一段段鮮活雋永的文字,刻下了英烈志士的胸襟抱負、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將歷史長河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革命人物串聯在一起,復現了百年奮斗路上一個又一個鮮活飽滿的英烈形象。我們當代大學生應在緬懷先烈、放歌真理與真情的千古絕唱中領悟并汲取信仰的力量,以昂揚堅定的步伐撐起民族的脊梁,邁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