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放映完畢,字幕緩緩滾動,掌聲在西南大學橘園兩棟宿舍樓間的文化廣場響起。這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幕布反射的微光照在同學們臉上,一位同學對著一旁的好友感嘆到:“其實這都是我第三次看《我的1919》了,但還是令人心潮澎湃。” 露天電影是西南大學“立體式”黨史課的組成部分。

露天電影于四月起每周六在西南大學校園內進行展播,月初的這場放映分別在學生宿舍園區橘園、梅園文化廣場播出了《我的1919》和《建黨偉業》。作為西南大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創新舉措,“露天星空電影節”以電影為載體,為同學們上了堂生動的、新穎的“光影黨史課”。 “露天星空電影節”用有情感張力的藝術形式,以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生活中。從前同學們在課堂上聽黨史,在書本上讀黨史,對于歷史情境感受不夠深刻,而電影通過視聽語言與演員生動的演繹,重現了建黨百年來的經典場景、重大事件、重要歷程等,同學們能更直觀地感受黨史百年的波瀾壯闊,從而理解黨的百年歷程中的曲折艱辛,從情感認同到價值認同,進一步內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一邊看電影一邊學黨史,這樣的黨史課引起了大學生們的極大興趣。來自新聞學專業的邵威儀同學說:“太有懷舊感了!這個活動讓我懷念起特別小的時候看露天電影的場景,那時也有很多革命題材的影片,在一些歷史場景展現和還原上,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電影帶來的視覺沖擊力都太強了,我很喜歡以這種形式來學黨史。”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黃靈穎同學在觀看完第一場展映之后,贊嘆到:“將黨的歷史通過影像的方式表達,這本身就是影像發揮的力量之一。加上露天電影是一個極具有懷舊感和歷史感的形式,在觀影中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在這樣一場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教育中,同學們將黨的歷史內化于心,在沉浸式的觀影中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玉蘭花開傳紅色經典。此次電影節由西南大學黨委主辦,學校黨委宣傳部、黨委網絡工作部、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承辦。展映影片以中國共產黨誕生和發展壯大的脈絡為線索,第一階段的紅色電影展播分為“建黨”、“建軍”、“建國”三個主題系列,包括《我的1919》、《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建國大業》等,將集中展現中國共產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的偉大歷程,讓廣大師生在光影課堂中重溫黨的歷史,感悟初心使命。
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黨委網絡工作部副部長吳靖表示:“黨史的內容與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希望通過多維度、多層次、多形式的立體活動和學習方式,讓同學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黨史,除了‘一堂光影黨史課’,學校還開展有‘一堂畫中的黨史課’‘一堂云端的黨史課’等一系列生動的黨史課。現在的青年學子思維活躍,我們希望在課堂這個黨史學習教育主陣地之外,不斷探索創新、豐富形式內容,充分考慮新時代青年的特點,把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西南大學“一堂光影黨史課”用經典影視藝術作品中包涵的歷史感、時代感和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文娛性、故事性,講好黨的百年故事,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促進青年大學生內化黨史學習成果,更自覺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時代新人勇于實現“中國夢”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