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圖藝術的文學生產潛力 西南大學教授所著《文學地圖學》出版
重慶日報全媒體李星婷

1月2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外國語學院教授郭方云的專著《文學地圖學》,在商務印書館正式付梓出版。該著作是國內外首部文學地圖理論的系統研究專著。
據了解,《文學地圖學》一書是郭方云教授10余年的學術結晶。廣義的文學地圖指的是文學世界的圖形表征或文字描繪,狹義上的文學地圖是文學作品中空間信息的圖示化表征。
文學地圖可分為圖形地圖、文字地圖和認知地圖三類,分別對應的是文本中出現的地圖圖形、語言建構而成的文字意象和意識屏幕映射出的心理圖示,這些成為文學地圖學本體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郭方云所著的《文學地圖學》用上、中、下三編探索英美文學新型空間研究視角——“文學地圖學”,通過獨特的空間修辭將地圖理論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文學批評話語。
該書上編首先概覽歐美地圖的發展脈絡,指出文學地圖為歐美作家提供可供參照的空間坐標和隱喻系統,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風尚,進入20世紀后呈現出多元化的審美趨向。
該書中編從文學與地圖的相互影響和共通之處、文學地圖的定義和種類、內在屬性三方面建構文學地圖學的本體論。其中地圖給文學提供了新的關聯意義以及更為廣闊的視角,文學則利用空間敘事優勢幫助地圖生產出額外的象征意義。
該書下編主要以莎劇和斯賓塞詩歌為目標文本,建構文學地圖學的方法論模型。
《文學地圖學》受到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的熱烈歡迎,最近京東商務印書館官方旗艦店的備書已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