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不容忽視。
此次重慶兩會,市政協委員、西南大學心理學教授趙玉芳根據自己的工作調研,對特殊學校和專門學校學生的心理教育提出了建議。

專門學校和特殊學校具有特殊性
“特殊群體的兒童青少年尤其特殊學校和專門學校招收的學生,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學校招生對象不同,應該有相對獨立的心理教育體系?!壁w玉芳稱,教育部《特殊學校暫行規定》里將特殊學校界定為“特殊教育學校是指由政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專門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即招收殘疾兒童和青少年的義務教育機構。
將于2021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了專門學校和專門教育的法律定位。
趙玉芳說,不管是特殊學校還是專門學校的學生,心理教育的需要內容乃至教育手段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教育體系。
以“心理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不論是教育部的文件還是學校的教育實踐,都普遍使用“心理健康教育”。
實際上,早在1999年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提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從該界定中可以明確看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健康”,而是‘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趙玉芳表示,用“心理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概念的變化,而是體現特殊群體心理建設內涵和外延的擴展,有利于設計更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體系。
按照學校進行專業心理教師配備
目前,十部委文件《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教育系統以1:4000配備專職心理教師隊伍。按照這個標準,只有一些超級中學來才能配備1名專職心理教師。
但是特殊學校和專門學校往往規模很小,如重慶僅有的1所專門學校,在校生最大規模為50人?!皼]有專業心理教師的配備指標,所以完全無法開展專業的心理教育工作。”
對此,趙玉芳建議,教育管理部門根據特殊學校和專門學校實際工作需要配備專職心理教育教師,保障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
學校與社區聯動心理教育
趙玉芳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不良的社區環境會極大削弱學校教育的成果。
對此,她建議建立“學校-社區”聯動心理教育協同體系。一方面減輕學校心理教育資金和隊伍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更加友好的社區環境,協同促進特殊群體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