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學生意志 創新引領發展
遵循教育規律 行動鑄就未來
人淡如秋菊 落筆成瑰寶
湯天甜,女,新聞學博士,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傳媒學院廣播影視系主任,西南大學樣板支部——新聞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發表學術文章90余篇,其中CSSCI論文38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民網轉載、轉摘。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項目、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15項。
入選中宣部與教育部高等學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千人計劃”、教育部學位中心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專家、教育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導師、教育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專家庫專家、第三批重慶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第四批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專家、重慶市課程思政名師、重慶市文化和旅游教育培訓中心文化旅游師資專家、重慶市優秀創新創業導師、重慶市北碚區高層次人才。
(一)創新為燈,啟迪照明
湯老師始終堅持遵循“價值引領—專創融合—學科聯動”的人才培養目標,聚焦于學科交叉、知識融合、能力集成下的傳媒類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2022年11月,湯老師指導的團隊項目《聲律啟蒙,啟迪“心”聲——Al工具輔助療愈自閉癥兒童引領者》歷經8個月的“院賽-校賽-市賽-國賽”四級選拔闖入“互聯網+”大賽總決賽,獲得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金獎。
在“聲律啟蒙”項目中,她作為第一指導教師帶領學生深入調研、打磨項目,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的政治引領,鼓勵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積極推動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融合。項目團隊成員王沛瑤提到,加入團隊的這一年多以來,湯老師每周都會組織近三小時的會議討論,對項目推進、多學科融合、實踐落地等環節全方位指導,在成熟的項目基礎上進行了更為大膽的跨學科嘗試,運用情感識別技術去輔助療愈自閉癥兒童。
相較于結果而言,湯老師更注重參加比賽對學生知識、心態、素質的全面提升。2023年2月,湯老師決定組建團隊參與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探索以聲音的方式讓重慶紅色文化煥發活力,突出磨練學生的學術創新能力,推動青年群體傳承紅色基因,力求找到“講好紅色故事”的有效路徑。
2023年9月,湯天甜作為第一指導老師的項目《聲律啟蒙:探索紅色文化數字新生新模式——以繪制重慶“4+6+N”精神譜系聲景地圖為例》獲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重慶市選拔賽特等獎,與團隊成員分享喜悅時,湯老師提醒大家要戒驕戒躁,將參賽過程中收獲的寶貴經驗轉化為項目后續孵化的養分。
圖為湯老師所指導項目的獲獎情況
(二)科研為路,砥礪前行
湯老師指出,學習和科研不能依靠單一團隊閉門造車,要多聽取優秀專家學者們的獨到見解、多探究學界和業界的前沿問題。為了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她經常帶上學生們去參加學科專業會議與綜合性學術會議,讓學生與知名學者及同輩們深度交流。湯老師常告訴學生,如今的新聞傳播學研究前沿多深植于經典理論與現實問題,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選題,多聽聽別人的寶貴意見,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任教以來,湯老師一直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學術會議討論。每次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前,她都會通過線上預演匯報內容等方式耐心指導學生們修改,梳理論文邏輯框架,引導總結亮點,優化匯報內容,凝煉核心觀點等,在指出存在問題的同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提升了學生們的自信心,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們的學術能力,進而打磨出不少優質的會議論文。
湯老師帶學生參加第七屆中國廣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視聽傳播研究:新媒介·新語法·新理論”學術論壇、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傳播學者論壇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已經有數十場,其中不少學生在學術會議中獲得榮譽,包括第五屆“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年度優秀論文、重慶市廣播影視高等教育優秀論文“啟志耕耘獎”一等獎、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智能媒體傳播優秀論文”三等獎等。
圖為湯老師在學術會議上作報告
(三)陪伴為帆,啟潤心靈
對待課程教學,湯老師始終關注文科教育內容的創新迭代,將前沿性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與教學手段融入課程教學之中,獲西南大學第十六屆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
在學術指導方面,從框架構思到文獻檢索,從實證調查到論文撰寫,湯老師總是用最嚴謹的學術標準要求學生。在湯老師的悉心培養下,學生們成績斐然,多次在學界期刊發表文章,獲得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念中國人民廣播事業誕生80周年”理論論文一等獎、第二十四屆“重慶新聞獎”三等獎等學術研究類獎項。其中,她所帶的三名碩士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并且榮獲“優秀學生標兵”“科技學術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湯老師多次組織“新聞傳播學文獻資源檢索能力提升”“眼動實證研究操作能力提升”“學術自律與學術倫理”等不同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長期在新聞傳播領域深耕的學者專家為同學們分享學術經驗,傳授專業心得。
圖為師生研討會的合照
她常常告訴學生,搞學術研究一定要靜心坐熱“冷板凳”,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遇到困難要及時和老師同學們溝通。學習與工作中所累積的充實感、目標感與獲得感,都讓學生們在面對學術研究、就業選擇等挑戰時,可以時刻保持正面積極的良好心態。
于有形處求是創新,于無聲處潤心育人。以堅守樹起豐碑,以仁愛獻身教育,這就是湯老師的育人理念,也是湯老師畢生追求的事業。

圖為湯老師和學生的合照
孜孜不倦 以才創新精研
循循善誘 以德浸潤人心
堅守治學豐碑
獻身仁愛教育
杏雨輕輕落 清風徐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