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攻略-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开户

縉云燭光

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李加納教授

來源:黨委教師工作部   |  文字:
編輯: 萬陽   |  審核:

教書育人宛如花圃育花,既要讓每一位學子的青春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又要使每一朵鮮花能抗風雨、耐嚴寒,為世界帶來持久的美麗。李加納用一生心血,在田間和教室澆灌著油菜花和青春之花。

——題記

李加納1984年底于西南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他放棄了出國和在國際知名專家指導下讀博的機會,聽從學校安排留校任教并從事油菜育種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時時處處以一名黨員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潛心科學研究、精心教書育人、執著為三農服務,是廣大師生員工身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和好黨員。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獲得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重慶市振興重慶增光貢獻獎、重慶市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重慶市職工楷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首屆創新爭先獎等個人榮譽稱號,帶領團隊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我人生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你們全面成長,在看到自己學生獲得重慶市優博論文時他如是說。從教30多年,李加納同志承擔過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多門課程,學生成百上千,直接指導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也已經超過120名,可謂碩果累累,桃李遍天下。

李加納深知,教書需先育人。他在課堂和全校畢業典禮上告誡同學們:人生的道路不會像高速路那樣寬敞平坦,總有曲折和坎坷,要想人生有所價值,必須敢于追求,學會堅持。同時,也要順應自然、適應環境。因為在歷史長河中,個人是渺小的,但如能把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的命運,把個人的發展融入時代的發展,就會在璀璨的星空中,發出自己的光亮。他諄諄告誡同學們,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來一定與國家的未來聯系在一起。因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應是我們每一個中國學子的抱負。人生不應該簡單的追名逐利,而應該為后世做一點值得大家認可、對社會發展有裨益的實事,這可能是一座百年不垮的橋梁、一個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發明、一個受農民歡迎的新品種或者是為國家培養出一批超過自己的學生,也可能是一首詩、一支歌、一幅畫、一篇小說被人們傳頌、給人們歡樂。那么,等你們退休的時候,就可以自豪地說,我這一輩子值了!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教學工作中,他治學嚴謹,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隨時增加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學效果好。雖然工作繁忙,但堅持為本科生開設《農學專業導論》和《現代作物研究進展》課程,以豐富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理論,展示農學學科和農學專業的重要作用、最新進展和發展前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科專業,穩定專業思想,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深受學生歡迎!

他編著出版的《數量遺傳學概論》,包括了國內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曾被多方采用為教材或工具書。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總是身先士卒,帶領學生參與各種田間試驗觀察,有時頭頂烈日,有時滿身露水(雨水),常在田間工作78小時,掌握第一手科研資料,指導學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論文,其中有3位學生的學位論文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李加納同志身為黨員教師,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關懷每個學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導師和家長。

科學有險阻,只要肯登攀

沒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就不可能有創新,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發展,李加納同志經常這樣提醒自己和團隊。甘藍型黃籽油菜具有很多優點,一直是國內外油菜育種的重要目標,但面臨許多科學難關,到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外都沒有得到遺傳穩定且高產抗病的黃籽材料,當時的國內外權威認為這是一個不可攻克的難題,絕大多數研究者也相繼放棄了這項研究。

李加納同志從1985年留校開始,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創新精神,帶著團隊迎著困難上,開展了甘藍型黃籽油菜的育種攻關工作。那時的中國,農業研究的條件非常有限,無數個春夏秋冬,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奮戰在田間地頭,用扁擔、鋤頭、尺子和秤這些簡陋的工具,向世界油菜研究難題甘藍型黃籽油菜發起沖擊。在田間一株一株的選,在實驗室顯微鏡下一粒一粒的挑,自創了3種粒色量化方法,終于攻克了甘藍型黃籽油菜粒色不穩和產量抗性不好的兩大世界性難題,率先創制出在籽粒色澤、穩定性、蛋白質+含油量總量等方面優于國內外已有報道的甘藍型黃籽油菜系列材料,再通過聚合育種技術,創造性地聚合了黃籽高產優質多抗性狀,先后育成甘藍型黃籽油菜新品種渝黃1號、渝黃2號、渝黃4號和渝油28等通過國家審定,其中,渝黃4號被農業部推介為全國主導油菜品種。

圍繞黃籽油菜粒色形成機理和環境調控機制,李加納團隊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0多篇,在國際會議口頭報告10余篇次,奠定了我國甘藍型黃籽油菜基礎研究與生產應用的國際領先地位。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等20多家主要媒體相繼報道了這一科技成果。國際著名油菜權威劉后利先生評價該成果對全國講是發展前列,對世界講也是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至今尚無人達到如此水平。該成果先后獲得教育部、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忘初心,回饋社會,服務三農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檔案柜里,要讓它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做貢獻。李加納為了將黃籽油菜新品種盡快推廣應用和實現產業化,在學校的支持下,以品種和技術入股,組建了重慶市利農一把手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優質高效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渝黃系列品種。李加納帶領團隊成員吃住在農民家,協助公司從無到有,建立起3000畝黃籽油菜雜交制種基地和10萬噸黃籽油菜加工廠,很快使甘藍型黃籽油菜新品種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重慶市政府將百萬畝甘藍型黃籽油菜產業化工程列為政府10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之一,國家發改委批準將優質高效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種子產業化工程項目列入國家西部開發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也被批準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為了良種良法配套,李加納帶領團隊系統全面地研究了多種栽培環境條件對優質高產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生產的影響,綜合提出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高產保質生產技術,撰寫出《甘藍型黃籽雜交油菜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手冊》和《油菜雜交種生產技術規程》供農戶和企業使用。李加納還親力親為探索丘陵區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每年多次到基層鄉鎮,培訓農戶、指導生產,足跡遍及西南5省市上千個鄉鎮,培訓農民上萬人次,建立高產示范片上100百個點次,為西南地區油菜生產水平提高和產業化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李加納團隊的努力下,甘藍型黃籽油菜新品種在長江流域油菜主產區累計推廣面積6000多萬畝,由于黃籽油菜高產優質、加工效益好,企業一般加價5?10%收購,農民因此增收70億元以上。此外,黃籽油菜的油和餅的市場價均較黑籽油菜高20%以上,使企業累計增效30多億元。由于甘藍型黃籽油菜的油和餅質量優于進口菜籽,它的產業化應用顯著提高了我國油菜的競爭力,促進了我國油菜產業的發展。更加值得欣慰的是,自渝黃系列新品種產業化以來,展示了甘藍型黃籽油菜的光明前景,在國內外又掀起新一輪甘藍型黃籽油菜研究熱潮。近五年,每年都有一批黃籽油菜新品種參加國家品種試驗或通過品種登記,在該成果帶動下,我國黃籽油菜育種與應用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李加納注意到,我國食用植物油市場普遍存在飽和脂肪酸含量過高、人體必需脂肪酸不平衡,造成我國肥胖人群和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快速增加的嚴重局面。為了使我國消費者能吃到營養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李加納帶領團隊向改良菜籽油品質發起了新的沖鋒。近年來,先后育成國際領先的黃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種康油1康油2,油品質超過進口橄欖油,具有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高、人體必需的亞油酸和亞麻酸比例恰當的優點。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長期食用高油酸菜籽油,可降低有害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減緩動脈粥樣硬化、有效防止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益于對癌癥、自身免疫和炎癥類疾病的治療,促進傷口愈合。而且,高油酸油可延長油品貨架期;高溫煎炸不產生致癌的反式脂肪酸。

為了加快上述成果的產業化,李加納團隊在江蘇省“321人才工程計劃支持下,組建了南京綠璇油脂有限公司,公司引進最新菜籽油加工工藝微波加熱適溫冷榨技術,生產出的純天然新型高品質菜籽油,色澤清亮、香味純正、富含天然維生素E和植物甾醇,獲得消費者好評。李加納團隊的目標是以價廉物美的黃籽高油酸菜籽油逐步替換其它食用植物油,提高我國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我國油菜產業發展,最終目標是讓國人吃出生活質量!吃出身體建康!

由于李加納總是把國家需求作為研究目標,先后獲得70余項國家和省市重點科研項目主持,其中包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面上項目5項;主持和參與育成油菜新品種30余個,應用面積8000多萬畝,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


團隊建設為追夢插上翅膀

李加納一直認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合作才能創造持久的活力36年來,李加納自己在教學科研上以身作則、勇挑重擔、勇于創新,同時堅持團隊建設。由于作風正派、決策民主、廉潔奉公、淡薄名利、珍惜人才、愛護青年同志,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團結各種類型的專家人才一起工作,使學科團隊充滿生機活力,學科獲得較好較快的發展。目前,油菜團隊已有研究人員22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9名、博導6人,另有技術工人8人,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100余人。團隊成員90%具有博士學位和國外學習經歷,專業涵蓋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植物病理、生理生化、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與德國、加拿大、美國的多個研究機構有密切的科研合作,成為國內外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團隊。團隊2004年由重慶市科委批準成立重慶市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為重慶市首批建設的工程中心,也是重慶市第一個農業領域的工程中心;2007年被市教委批準為重慶市首批高校創新團隊;2016年被科技部批準為作物重要性狀基因功能解析及應用創新團隊2018年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團隊凝聚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中青年骨干,他們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余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0余篇,特別是近兩年在國際頂尖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lecular Plant上都發表了論文,進一步擴大了國際影響。

李加納先后擔任過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校農學部部長和校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行政職務,在這些崗位上,他牽頭申報獲準作物遺傳育種博士點和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同時還牽頭申報獲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農業部首批建設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111”引智基地等學科平臺,奠定了學科發展堅實的基礎。

李加納還擔任過中國遺傳學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油料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技推廣協會油料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油料專家指導組成員、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油菜執行專家組成員、教育部南方山地農業工程技術中心主任、農業部西南作物遺傳改良與育種開放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理事長和重慶市作物學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現在還擔任著重慶市科協委員、重慶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理事長、重慶市農學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他對每一個社會職務都傾注了大量心血,謀好正務,為行業產業發展和服務三農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李加納同志入黨37年如一日,認真踐行著入黨誓言,切實發揮著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成績突出、人格高尚,在師生員工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書記校長信箱
澳门在线转盘| 至尊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大发888网页版体育| 百家乐有没有破解之法| 百家乐一直下注庄家| 百家乐发牌铲| 真人百家乐888| 百家乐洗码| 百家乐娱乐城有几家| 百家乐真人秀| 百家乐官网筹码套装100片| 网络百家乐官网投注| 百家乐官网现金网平台排行榜 | 顶尖百家乐官网对单| 百家乐官网游戏机在哪有| A8百家乐娱乐城| 中国百家乐官网澳门真人娱乐平台网址| 新澳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中华德州扑克论坛| bet365娱乐场注册| 大发888官网 888| 大发888下载大发888娱乐城| 大发888娱乐城出纳| 百家乐有方法赚反水| 百家乐赢赌场百家乐| 百家乐开户投注| 百家乐和局投注法| 百家乐这样赢保单分析| 百家乐真人游戏投注网| 星级百家乐技巧| 百家乐博娱乐平台| 正规百家乐平注法口诀| 红9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平玩法官方网址|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专区| 大世界娱乐城真人娱乐| 奥斯卡娱乐城| 二八杠自行车| 六合彩开奖结果| 东乌珠穆沁旗| 百家乐官网太阳城娱乐城|